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地主债权处理问题的解释(节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3:07:08   浏览:903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地主债权处理问题的解释(节录)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地主债权处理问题的解释(节录)

1951年7月6日,最高法院华东分院

解释
(略)
二、对于原提第二项关于在解放前工商业资本家所欠地主债务如何处理问题:经本院与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联系研究,认为解放前地主对工商业资本家的债权,应继续有效,并且按土地改革法第二条的规定,此项债权也不予没收。因之农会自亦不能收取分配。但如农民为向该地主追偿因破坏土改转移土地所受损害,以及要求返还所欠押金等,而地主必须以该项债权抵偿时,原则上亦应由地主负责清理。若债权、债务双方同意将该项移交与农会,则农会亦可接收分配。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免职的名单(1993年2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免职的名单(1993年2月)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免去阮崇武的劳动部部长职务。




北京市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市编委 市委 市政府


北京市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市编委 市委 市政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中央、国务院有关机构编制的规定,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是同级党委、政府主管机构编制的职能部门,在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统一管理各级党政群机关(包括企业性的行政管理机构,下同)、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和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
第二条 机构编制的管理,必须贯彻“精兵简政”和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确定机构编制,要坚持按照先定任务,后定机构、编制,再定人员的程序办理。
第三条 机构编制按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三种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方法管理。
一、国家机关。主要是采取控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办法进行管理。
二、事业单位。主要是根据国家计划和经费来源,按其不同性质、不同特点,采取控制机构设置、控制人员开支所占事业费的比例和制订编制定员标准、规定各类人员比例的办法进行管理。
三、企业单位。主要是由各级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和市政府的有关规定,通过制定劳动计划、推行经济核算、控制非生产人员和实行定员定额等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条 机构设置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时因地制宜,不能因人设事。只求工作任务归口,不强求上下对口和组织形式一致。凡是能够合并设立的机构就不要分设。要力求减少层次。市委、市政府的厅部委办局等工作部门和人民团体下设处、室(部),处、室内
不再设科。临时性办公机构原则上不设。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设立的办事机构,一般应附设在有关部委办局均不另列编制,不另开户头,任务完成后即行撤销。
第五条 编制应按照不同部门所担负任务的繁简、轻重来合理确定,既要考虑工作的实际需要,又要注意精简节约。要实行科学分工,责任到人。要在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精打细算,重点配备,合理使用。要加强业务、
技术部门,大力精简非业务人员和服务人员。
第六条 机构编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一、下列机构编制,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查提出意见,经市委、市政府核定,报中央、国务院批准:
1、市委、市政府的厅部委办局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合并和撤销。
2、全市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的总额。
二、下列机构编制,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查提出意见,报市委、市政府审批。
1、市委、市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企业性行政管理部门(总公司)的设立、合并、撤销。
2、市高等院校的设立、合并和撤销。
3、市级群众团体的设立、合并和撤销。
4、市委、市政府二级局的设置或确定二级局的待遇。
5、各区县政府工作部门的控制数。
6、全市各级党政群机关的机构精简方案、编制分配方案和增编。
7、各种人员编制的比例标准。
8、市级临时机构的设立、合并和撤销。
三、下列机构编制,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批:
1、市级党政群机关(含总公司)内部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和调整。
2、区县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和调整。
3、区县局附属机构的设置、调整和人员编制。
四、下列机构编制,由区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
1、区县党政群机关内部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调整。
2、按照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达的编制总额,分配审定各工作部门的人员编制。
五、凡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公司或各种咨询服务、开发中心,均为企业编制,一律由工商行政部门审查或批准,财政不拨经费。
第七条 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主动与组织、人事、财政、劳动、银行等部门加强联系和协作,从各方面制止任意增设机构、扩大编制的现象,共同搞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第八条 编制确定后,各级领导及工作部门必须严格遵守。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增加、调整,均应写专题报告。凡未按本办法履行审批手续,擅自增设机构、增加编制的,一律不予承认,组织、人事部门不予任命和调配干部,劳动部门不予增加劳动指标,财政部门不予拨经费,人民
银行不予支付工资。各级领导和各业务部门不得自行向下级布置有关增设机构、扩大编制的工作。
行政、事业、企业编制不能互相挤占。各部门不能变相占用所属单位的人员编制,不能长期借调人员,也不能挪用其它经费开支超编人员或借调人员的工资。
第九条 区、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区、县的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第十条 本办法自下达之日起实行。今后,如中央、国务院颁布新的管理办法,再行修订。
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



1985年10月15日